长三角一体化这五年:共绘高质量发展“同心圆”

发布时间:2024-11-15 17:47:08 来源: sp20241115

波平如镜,“桥”见江南。地处上海青浦和江苏吴江交界的元荡上数桥飞架,它们是“水乡客厅”的风景,也是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澎湃的律动。

3年前,585.7米长的元荡慢行桥(大型景观步行桥)落成,另一座元荡交通桥(公路桥)也随着两地之间打通的断头路工程同期通车;今年6月底,在元荡湖的中心,沪苏湖铁路青浦特大桥(铁路桥)成功合龙,“轨道上的示范区”正呼啸而来。

不止交通建设领域,示范区自2019年11月揭牌以来,通过规划一张图、环保一把尺、治理一盘棋等,用心打造着“区域一体化的样板间”。

11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主持召开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时指出,要增强一体化意识,坚持一盘棋思想,加大制度和体制机制创新力度,在重点领域重点区域实现更大突破。

5年来,从2413平方公里的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到35.8万平方公里的长三角,硬件联通和机制协同双轮驱动,盆景放大成为风景,三省一市共同绘就了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同心圆”。

水陆并进,交通网越织越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各类交通网络基础设施标准跨区域衔接,提升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

“坐11号线上班,20分钟就能到公司了,车次每5分钟一班。” 90后小伙李淮从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毕业后,就职于上汽大众,选择在苏州昆山买房定居,每天往返于沪昆之间,双城生活甚为便利。

李淮所说的11号线,指的是上海与苏州的“双11”地铁——今年6月,上海地铁11号线和苏州轨交11号线在昆山花桥站牵手。地铁跨省无缝对接,连起了两座城市市中心,这在国内还是首次。

昆山沿沪大道对接上海青浦区胜利路工程在吴淞江上新建一座大桥。昆山市融媒体中心供图

昆山沿沪大道对接上海青浦区胜利路工程在吴淞江上新建一座大桥。昆山市融媒体中心供图

今年以来,两地交通利好的消息接踵而至。就在12月2日,又有2条连接上海与昆山的道路实现“双贯通”。这也意味着苏州地区首批列入《长三角地区打通省际断头路合作框架协议》中的6条苏州与上海之间的“断头路”实现全部贯通。

过去5年,安徽省也在持续开展省际待贯通路段专项行动,省际“断头路”基本消除,省际高速通道加密扩容,并取消省界高速公路收费站28个。

家住安徽省歙县南屏村的汪金龙已经尝到交通改善的甜头。过去主要受制于山路交通的不便,他的土特产生意难以做大。去年年底,家门口的黄千高速(黄山—千岛湖)通了车,100公里长的“皖浙1号风景道”迎来了拓宽提升。夏天枇杷成熟时,他一边忙着把网友线上订的货用快递发走,另一边,“沪”“苏”“浙”车牌的游客在返程时,也总要往后备箱里放上一筐枇杷。

“轨道上的长三角”渐行渐近——南沿江高铁已于今年9月开通,待北沿江高铁建成,在上海大都市圈、南京都市圈和合肥都市圈间又将形成一条快速新通道。按照规划,到2025年,长三角轨道交通运输服务将覆盖80%城区常住人口5万以上的城镇。

如今,三省一市的互联互通已从“接通血管”逐步升级到“打通经脉”。与此同时,伴随陆上时空距离的全面拉近,水运一体化也让长三角通江达海的辐射力进一步增强。

今年12月1日,常州港录安洲码头,400辆新能源汽车依次装箱,通过“水水中转”方式驳载至上海港出海。承运公司相关负责人程韬介绍,不同于以前从上海港装箱出发需要提前申报、排队等审批,现在直接在常州港就能审批,货物一到上海就接转大船,能节省7天时间,每标箱可节约运费1500元左右,降幅达20%。这是今年9月沪苏水域交通组织一体化带来的便利。

事实上,上海港与长三角江海港口的联动日益频繁。奇瑞公司的新能源汽车同样不用转关申报,从安徽芜湖港经由上海洋山港远渡重洋。上海港还与连云港港合资成立互连集装箱公司,推出了“连申快航”,集装箱通过搭乘这种类似于“港际巴士”的中转支线,过境连云港出口或铁运来的货物周转至上海出口。

随着上海国际航运中心进一步提升能级,长三角世界级港口群正加速崛起。

浙江嘉善的医保定点药店内,苏州吴江区居民刷社保卡购药。嘉善县委宣传部供图

浙江嘉善的医保定点药店内,苏州吴江区居民刷社保卡购药。嘉善县委宣传部供图

跨区衔接,服务圈便利共享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循序渐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衔接、政策协同、标准趋同,分类推进各领域公共服务便利共享。

对2.37亿长三角居民而言,一体化发展最为直接的体验是生活的“同城化”和“品质化”,遍及交通、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领域。

在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人流往来频密,异地就医司空见惯。1个月前,上海居民于女士在浙江嘉善突发身体不适,被送到嘉善县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经诊断后入院治疗。住院期间,共产生医疗费37921.47元。出院时,于女士用医保码实现了异地就医医保费用实时结算——医保基金报销32404.12元,个人支付5517.35元。“不用跑来跑去折腾,也不用先垫付再报销。”亲身经历过之后,于女士由衷地为这样的惠民举措点赞。

现如今,长三角41座城市的1.5万多家医疗机构,均已实现了跨省直接结算。今年年初,示范区还推进首批试点“信用跨区域”的医疗场景,居民在试点医院凭借自己的授信额度,就可以“先诊治,后缴费”。

不仅如此,嘉善县医保局还与上海青浦、江苏吴江两地的医保部门共商,突破了以往跨省零售药店无法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的政策壁垒。目前,示范区范围内共有817家定点零售药店开通了跨省直接结算服务。

公共服务的同城化在养老领域的表现也愈加凸显。长三角一批异地养老机构的问世,让养老资源进入了共享模式,越来越多的“银发族”享受到了协同发展带来的幸福感。这两天,江苏宜兴市九如城颐养中心登记入住的老人络绎不绝,上海老人徐德馨已是第二次来此旅居养老了。

“宜兴是长寿之乡,是我们理想的养老福地。”吸引徐德馨的,除了有适老化的旅居套房和科学设计的营养套餐,还有专业医护人员提供养老照护、健康管理等医养服务。

时间回到2021年10月,长三角养老服务一体化发展专题研讨会在宜兴市举行。会上,江苏宜兴、浙江长兴、安徽广德三地签署协议,成立全国首个跨省县域幸福养老示范标杆区。像九如城颐养中心这样的热闹场景如今已是常态,今年以来,颐养中心已服务旅居老人超1万人次。

“长三角区域地理相近、文化相通、人脉相连,为区域养老服务融合奠定了文化基础。”九如城颐养中心负责人杨维见证了宜兴在2020年入围首批长三角异地养老机构后的变化,“除了散客,不少老人还会‘抱团’前来,往往一住就是小半个月”。

在杨维看来,医保异地结算、交通卡区域通用等公共服务的贴心,让“候鸟”幸福养老、品质养老照进现实并渐受追捧。

据了解,长三角“一网通办”2019年5月上线以来,苏沪浙皖同向发力,先后上线148项服务,突破行政区划限制的创新举措次第涌现。

园区共建,产业链互补共赢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进跨区域共建共享,有序推动产业跨区域转移和生产要素合理配置,使长三角真正成为区域发展共同体。

5年来,上海产业有序转向苏浙皖,江浙产业亦有序向安徽转移,四地产业协同日趋加强,安徽无疑成为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的最大受益者。

地跨沪浙两地的张江长三角科技城,由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张江金山园、张江平湖园共建而成,总规划面积87平方公里,浙江平湖市境内45平方公里,上海金山区境内42平方公里,目前探索形成了“一城两园、双层架构、深度融合、市场开发”的协同发展机制。

俯瞰宣城经开区。人民网记者 张俊摄

俯瞰宣城经开区。人民网记者 张俊摄

再拿安徽宣城来说,过去在长三角的经济版图中并不显眼,当下则已成为沪苏浙产业“西移”第一站。宣城市提供的数据显示,2018年到2023年10月底,宣城经开区共签约亿元以上项目278个,江浙沪地区项目占比过半,其中浙江地区项目占21%,上海地区项目占19%,江苏地区项目占15%。

最近,江苏南京江宁区的“小巨人”企业腾亚精工在安徽马鞍山博望区建设的新厂房正式启用了。12.8万平方米的现代化工厂里,冲压件和机加工件生产线开足马力生产。“我们9月份开始将生产线迁往博望区,11月份调试到位,这里的产能比原来有了大幅提升!”腾亚集团总经理孙德斌说。

《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支持江宁—博望等省际毗邻区域开展深度合作,推动跨区域产城融合发展”。2021年7月,宁马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管委会正式挂牌。孙德斌说,彼时,公司就筹划将研发和销售岗留在南京,将生产基地迁往与江宁接壤的博望,“这是我们的一次生产力布局的调整”。

省际毗邻的安徽滁州南谯区与南京浦口区,也因产业联动越走越近。今年6月,两区启动探索“生产在南谯,研发在浦口”的合作模式。近年来,浦口—南谯跨界一体化合作示范区通过共建、共享和科技支撑模式招引落地项目48个,总投资436亿元。

“我们建立了交流会商、信息共享机制,并探索建立招商一体化机制。”浦口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双方紧盯长三角重点区域招大引强,目前落户该合作示范区的项目中来自长三角地区的高达75%。

五年奋进路,共绘“同心圆”。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是一篇大文章,统筹好硬件联通和机制协同需要“软硬”兼施,久久为功。在打造区域发展共同体的道路上,沪苏浙皖并肩携手,使命如磐。

“深化省际毗邻区域协同发展,促进跨区域园区合作。”2023年度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明确,进一步打破行政壁垒、提高政策协同,推进更多重大平台、重大项目落地见效,携手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取得新的更大突破,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更大贡献。(赵登岩、顾姝姝、康梦琦、胡雨松、张玉峰、王继亮、张瀚天)

(责编:杨曦、高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