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14 11:31:05 来源: sp20241114
前段时间,黑龙江安达一名14岁初中生因在课堂上服用处方药卡马西平而昏迷,被紧急送入ICU抢救。事发后,该初中生称,“这药吃了能致幻,放松心情”。他之前还吃过几次右美沙芬片,药效差不多,都是在当地某药房购买的。近日,当地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对涉事药店处以警告、罚款和吊销许可证的处罚。
未成年人为何能够轻易买到处方药乃至麻精药品?青少年药物滥用有何危害?如何进行有效治理?带着问题,记者进行了调查采访。
□ 本报记者 温远灏
“分享我的一周美味健康养生食谱:周一金刚××、周二×金刚、周三苯海×、周四右美××、周五司来××、周六苯乙胺×××、周日思诺×,快来试试吧!”
在社交平台上,显示年龄为“00后”的小游前不久发布了这样一份令人触目惊心的“食谱”。她提到的上述药品,都为处方药乃至麻精药品。
她服药不是为了治病——在她分享的内容中,多次出现“od(即overdose,过量用药)”“致幻”等言论。评论中,有网友留言“不是戒od吗”,小游回复“嗑完就戒”。
《法治日报》记者近日调查发现,在社交平台上,有不少青少年像小游一样沉迷于“嗑药”,并用暗语分享超量服药后的感受。
对此,受访专家呼吁,有关部门应进一步强化对相关药品的监管,督促药店特别是线上药店落实“先方后药”销售流程,网络平台加大违规信息审核力度,同时家校和社区联合关注青少年身心健康,加强法治宣传和滥用药物危害的科普性宣传,有效预防青少年滥用药物。
社交平台暗语“分享”
药物滥用后果严重
梳理黑龙江小清的社交平台,可以清晰地看到其药物滥用的过程:一年多前,在朋友的怂恿下,抱着“玩玩”的心态吃了右美沙芬、普瑞巴林,深陷其中;今年7月失恋后更加肆无忌惮,甚至在社交平台上向前任喊话:“离开你以后才知道70t(t指片/粒)不是致死量。”
小清说,自己也尝试戒断,但每当尝试时心里就会感到莫名的空虚,对什么都提不起精神。
公开信息显示,右美沙芬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镇咳药物。普瑞巴林主要用于治疗癫痫、神经性疼痛、焦虑症等疾病。目前,二者均位列国家第二类精神药品目录。
按照规定,所有被列入管控的麻精药品,必须凭执业医师开具的处方才可调配、购买和使用。第二类精神药品零售企业应当凭执业医师出具的处方,按规定剂量销售;禁止超剂量或者无处方销售;不得向未成年人销售。
然而,记者查询发现,在社交平台上,青少年“分享”滥用处方药、麻精药品的情况并不鲜见,并形成一套暗语,例如用“pr80”指代普瑞巴林,用“晚安”指代金刚烷胺,“优美”指代右美沙芬。有人肆意“分享”自己的od经历,交流“这种副作用更小”“这个只是处方没列管,好买”等经验。
据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姚淮芳介绍,药物滥用指非医疗目的反复、大量地使用具有依赖特性的药物(或物质),使用者对此类药物产生精神依赖性、躯体依赖性,并导致心理和行为异常,强迫和无止境地追求药物的特殊精神效应,由此带来严重的个人健康、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
“很多药品用于治疗疾病时是药品,当被滥用时就易造成药物成瘾。常见的成瘾性药物包括镇痛药、镇静催眠药、精神兴奋药、镇咳药。”姚淮芳说,违法滥用精麻药品无异于吸毒。
姚淮芳说,药物滥用对青少年的精神健康具有极大的破坏作用,长期滥用药物会导致情绪失控、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同时,未成年人的大脑尚未完全发育,滥用药物可能永久性地改变大脑结构和功能,导致认知能力下降、学习困难和行为异常。
“不od就暴食,od就厌食,好痛苦!这几天没od就暴食发作,胖了好多,想哭了。”小游已经意识到药物成瘾的副作用,“嗑多了终于睡了一个好觉,其实我也不知道是睡了个好觉,还是晕过去了。”
小游等人还不得不面对记忆力衰退等副作用,“od的记忆损伤可逆吗?我现在每天都在找东西,记性特别差,感觉自己蠢死了”“我觉得我就不能清醒,一清醒就胡思乱想,脑袋根本停止不了”。
不用处方买处方药
线上购药存在漏洞
受访专家表示,处方药是为保证用药安全,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需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处方才可调配、购买和使用的药品。而精麻药品的销售管理则更加严格。
姚淮芳说,处方药使用前需要医生的诊断,如果医生没有明确诊断,随意使用处方药不仅可能出现不良反应,而且会增多药源性疾病的发生。在疾病治疗过程中,医生、药师有时还需调整药物剂量,甚至调整药品的选择。
那么,小游、小清等青少年手上的处方药乃至精麻药品又从何而来?
在小游的社交平台上,不仅有其从国外购买药品的照片,近期还曾发布过出售相关药物的帖子:“出舍曲×、氟西×、富马酸×××、优美××、普瑞××、愈美××、劳拉××。可以用来拍照,装精神病抑郁症,低价出。”评论区里,不少人响应求购。
记者注意到,还有药品销售直接在社交平台做起了生意。他们自称“腰带”“yao代”(均指药代),提供联系方式,“有意愿者私聊”,号称没有处方也能不限量提供各种处方药乃至管制药品。在一些社交平台上,存在不少求购或售卖右美沙芬片的帖子,不少卖家推销、售卖右美沙芬的替代药物。
此外,一些线上售药平台也存在一定的漏洞,导致一些青少年可以在没有处方的情况下轻易购得处方药。
如处方药司美格鲁肽,以其“月瘦10斤”的传说,成了一些人追捧的“减肥神药”。记者近日在网络售药平台搜索司美格鲁肽注射液,并随机选择一家药店。在选择单盒后点击开方购买,便进入“填写问诊信息”页面。
在填写用药人姓名等身份信息,并选择确诊疾病后,记者选择页面已预设的“2型糖尿病”,下方提示“补充处方/病历/检查报告(选填,最多5张)”。记者并未上传任何处方,只是勾选提示项“确认用药人已就所选疾病在线下进行过明确诊断,使用过所选药品且无过敏或不良反应,当前病情稳定。我已阅读并同意《互联网诊疗风险告知以及知情同意书》《敏感个人信息处理规则》”后,点击“提交问诊信息”,便可进入付费下单环节,整个过程不到一分钟。
记者还在同平台其他几家药店下单同款药品,均无须上传病历、处方、取药单等资料,便可直接购买司美格鲁肽注射液。
有医疗专业人士告诉记者,让消费者自行选择药物,再由互联网医院随后补方,这是目前一些平台网售处方药的常见路径,“这样做不符合规定”。根据《互联网诊疗监管细则(试行)》,严禁在处方开具前,向患者提供药品。《药品网络销售监督管理办法》也将处方审核前置,强调“先方后药”的销售流程。
“处方药如果不按规定售卖,就可能出现滥用问题,并导致患者用药安全无法保障,延误患者病情。如果患者因此出现严重用药安全事故,违规销售处方药的药店或平台应当承担相应责任。”上述医疗专业人士说。
强化药品流通监管
平台加强信息审核
“不想活,但是又不是特别想死,想感受濒死的感觉”“好奇,无聊,每天都没意思,想找点刺激”……这是一些药物成瘾者在社交平台上的发言。
“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需要引起重视。”姚淮芳说,预防青少年滥用药物,要通过本人、家长及学校多方的共同努力,才能达到好的效果。问题的根源还是在家庭,家长要和孩子保持良好的沟通与交流,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家长应当多了解预防药物滥用相关知识,指导确有服药需要的孩子合理用药。
今年6月,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通报一起案例称,人民法院针对在案件审理中发现的因监管不到位导致未成年人购得成瘾性处方药物问题,及时向监管部门发出司法建议。
据通报,人民法院在审理刑事案件时,发现涉案的多名未成年人在未开具处方的情况下,从药店长期、多次购买某种含有管制精神药品成分的处方药。该药在大量服用后会产生眩晕、亢奋感,有致幻作用,具有成瘾性,严重侵害了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造成了恶劣社会影响。法院经调查发现,该地区部分药店存在未将该药品按处方药物规范管理、向未成年人销售该药物等违规、违法行为,暴露出成瘾性处方药物管理不到位的问题。
对此,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律师许浩建议,进一步加强对存在成瘾可能性药品的销售环节的监管,增加对线下销售的检查频次,建立健全联网可查的追溯机制,通过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对大量购药、频繁购药等行为作出预警。
“要进一步严格控制此类药品生产量、加强药品生产环节、经营环节监管、加强寄递渠道查验,以有效遏制上述药品滥用和流入非法渠道。”许浩说,尤其是对于很多新精神活性物质,必须依法严厉打击。
受访专家指出,网络平台也应履行好社会责任,避免为滥用药物推波助澜。相关平台应自觉加强对关键词和变形词的甄别,加大信息内容的审核力度,违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对违规账号采取封禁等限制措施。
(法治日报)
【编辑:付子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