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海外执行任务官兵日记看中国担当

发布时间:2024-11-19 06:15:22 来源: sp20241119

  感悟“和平”

  ■张 丹 吕德胜

  作为从事国际新闻报道的报社编辑,日常免不了要查阅资料。不知不觉间,“和平”已经成为我们工作中的一个高频检索词。

  “和平”,是一种代号,也是一种宣示。

  “和平使命”“和平友谊”“和平救援”“和平列车”……近年来,许多中外联合演训活动的代号都包含“和平”二字。和平方舟医院船,更是颇受国际社会欢迎的“明星”。一位莫桑比克军医,就因为和平方舟医院船医护人员为他的一位病人完成手术,产生了对中国的向往,最终随着这艘军舰的和平航迹来到中国留学。检索“为了和平”,跳出来的一个个动人故事,无不折射出中国军队走出国门的初心——无论是并肩反恐,还是携手救援,中国军队开门练兵,正是为了推动世界走向和平繁荣的光明前景。

  守护和平,是一种行动,也是一种担当。

  世界需要和平,更需要维护和平的力量。在战火纷飞的维和任务区、在安全环境复杂的亚丁湾、在国际人道主义救援的一线,中国军人直面困难艰险,让和平的阳光照耀受创的土地,温暖困境中的心灵。他们所到之处,带来的是温暖与希望,彰显的是责任与担当。黎巴嫩与以色列两国边境的“蓝线”地带,中国维和官兵直面生死,在埋藏着数十万枚地雷的“死亡之地”,开拓出一片片希望的田野;苏丹内战再次爆发后,部署在阿卜耶伊的中国维和直升机分队,在没有情报支撑、没有气象数据的情况下,3进3出,将56名联合国人员从危险地带撤离;空军飞行员闻令而动,驾驶运-20运输机执行人道主义救援任务,及时将救援物资运送到尼泊尔和巴基斯坦灾区……检索“守护和平”,我们仿佛听到一批批出国执行任务的中国军人的无畏誓言,仿佛看到他们坚守战位、穿梭巡逻、抢救伤员的勇敢身影。

  持久和平,是一种愿景,更是一种接力。

  和平是人类的共同愿望和崇高目标。持久和平,更是值得为之努力的美好愿景。25项联合国维和行动、46批护航编队、9次“和谐使命”任务……一个个数字的背后,是一批批中国军人为维护世界和平的接力前行。第22批赴黎巴嫩维和多功能工兵分队出征前夕,“排雷英雄战士”杜富国来到营区为他们送行。这批蓝盔勇士中,既有杜富国的老战友,也有受杜富国事迹激励参军入伍的新战士。他们领命出征,守护任务区的和平安宁。我军援助老挝人民军医疗专家组在医疗技术、管理经验等方面为当地医生传授先进理念,中国赴南苏丹维和医疗分队与当地医院结成帮扶对子……检索“持久和平”,我们看到中国军队服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积极行动,看到持续向国际社会提供公共安全产品的中国贡献。

  检索这些与和平有关的内容,中国军队走向世界意味着什么,答案也愈发清晰——意味着世界多了一扇了解中国的窗口,意味着世界多了一支维护和平的力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军队必将一如既往,书写一个个与和平有关的动人故事,谱写大国担当的崭新篇章。

  2024年3月4日 星期一 晴

  亚丁湾上,听分航汽笛响起

  ■海军第四十五批护航编队 周建龙

  今天,中国海军两批护航编队在亚丁湾进行任务交接,我的军旅生涯中又多了两个重要的数字:175、43。自去年9月12日踏上护航征途,我已随海军第45批护航编队航行175天,共完成43批护航任务。

  对护航官兵来说,这是一个令人心潮澎湃的重要时刻。站在甲板上,看着渐渐驶近、前来交接的海军第46批护航编队,我突然想起出发前问自己的一个问题,我们所做的一切,是为了什么?

  我想,175天的航行给了我答案。说来也很幸运,我可以作为新闻报道员,用文字和镜头将这175天的点点滴滴记录下来。

  任务期间,我拍下了许多张被护船舶感谢中国海军护航的照片。编队也多次收到被护船舶通过各种途径表达的感谢。每一次,哪怕只有简单的“谢谢”,都会让编队官兵心中涌起一股自豪感。我想,这既是一种守护和平得到的幸福和满足,更是大国海军得到认可的荣光。

  翻看工作记录,发现这一路上我们进行过多次应急训练。

  “战斗警报!战斗警报!一级反海盗部署!”和其他战友一样,我对这句战斗号令已非常熟悉。每次听到警报声,我总是会迅速拿起相机到达战位:特战队员奔向指定区域,手持望远镜时刻注视海面;舰载雷达高速转动,监视着海上一切动向;舰载直升机腾空而起,飞向疑似“海盗小艇”上空查证驱离……画面中的战友们总是时刻准备着,随时投入战斗。那是一种为和平冲锋的姿态。

  这些年来,一批批参加护航任务的战友告别家人、远离故土,但履行好职责使命,就是对亲人最好的告白、对祖国最好的祝福!

  护航任务交接仪式上,看着第46批护航编队指挥员签署护航任务交接书,我知道这张亚丁湾上的守护答卷,又开启了新的一页。随后,两批编队的6艘舰艇在蔚蓝大洋呈双纵队布下银色舰阵,犹如两柄捍卫和平的利剑。

  分航,是结束,也是继续;是分离,也是共进。6枚绿色信号弹,形成多条烟带在海空交织;6艘舰艇鸣响汽笛,汽笛声回荡交融,如同一首雄浑的乐曲。我坚信,这也是中国海军的声声承诺。战友们将会继续守护亚丁湾海域和平安宁,为维护世界和平稳定贡献中国力量。

  不论何时,那一句“如需帮助,请在16频道呼叫我”,都将是这片曾经波诡云谲的海域上最让人心安的声音。

  2024年2月28日 星期三 晴

  联演舞台,靠实力赢得尊重

  ■“金色眼镜蛇-二〇二四”多国联演中方参演分队 雷 洋

  “金色眼镜蛇-2024”多国联演人道主义救援减灾实兵演练,今天在泰国北柳府国家减灾训练中心落下帷幕。虽然出现了不少预料之外的情况,但战友们凭借过硬素质和出色表现,得到了主办方和各国同行的肯定,为中国军队在国际舞台上赢得尊重。

  化学泄漏处置课目,我们和泰国防灾减灾部、警方、非政府组织以及其他各国参演人员混合编组。复杂的语言环境,加上各国装备配置和处置流程的差异,给协同增加了不小的难度。

  “这样一时也定不了调,不行咱就上吧!”纷乱的现场中,杨姝站了出来。杨姝在核生化防护专业上素质过硬,还在西撒哈拉担任过联合国军事观察员,对各国化学泄漏处置流程有一定了解。她走上前,用流利的英语说:“在这个演练背景下,我认为应该分为五个大组,两个重型防护组进行搜索救援和泄漏物处置,中型防护组主要负责人员搜救和其他灾区现场辅助性工作……需要强调的是,人员行动前要进行通信测试。”杨姝专业的发言,获得了一致认可。泰方指挥员直接建议请她担任该组指挥官,这也是实兵演练中唯一一个由非主办方主导的课目。

  机会留给有准备的人,这句话在今天的水上救援课目中再次得到验证。演练中,组织方临时增加了潜水搜寻环节。“谁会潜水”的问题,让参演的美国等国队员面面相觑。关键时刻,潜水班班长陈浩站了出来。“我会!”响亮的回答,吸引了全场所有人的目光。

  作为水上救援组的成员,我对陈浩可是相当有信心的。他曾在各种野外复杂水域进行过多项训练,其间的付出,常人难以想象。只见他迅速换好潜水装备,朝着组织方给出的“溺水人员”所在大致区域游去。课目在一片不规则水域进行。该水域底部布满淤泥,水质浑浊,能见度不到2米。凭借长期刻苦训练积累的经验,陈浩迅速找到“溺水人员”,配合操作皮划艇赶来的我方水上救援组将“溺水人员”救起,现场掌声雷动。

  实兵演练中的出色表现,靠的是过硬的专业素质和优良作风。像杨姝和陈浩一样,被突然邀请上台发言的刘熙平、在人员搜救演练现场给外军介绍经验的张珏、医疗急救手术现场担任主治医生的刘纪祥,都在演习中为祖国和中国军队争得了荣誉。大家共同的心声是——走向联合演训场,我们代表中国军人;走出国门,我们代表祖国。

  2024年2月19日 星期一 晴

  维和一线,巡逻中收获成长

  ■中国第十批赴南苏丹维和步兵营 牛凯隆

  今天是来到南苏丹的第59天,我终于实现了和战友们一起执行长途巡逻任务的愿望。

  到达任务区后,我多次主动要求参加长途巡逻任务。“第一次让党员先去”“这次任务情况复杂,有经验的骨干优先”……我知道,领导是担心我缺乏维和经验。但我的想法是,经验和能力是“摔打”出来的,只有经历考验才能成长,戴上蓝盔就应该让青春在维和任务一线闪光。

  这次任务的目的地,是距离朱巴市区138公里的格麦扎。伴着熹微晨光踏上长巡的路程,我的内心既激动又紧张,手中的枪不自觉握得更紧了。

  车队驶出城区,平坦的水泥路也变成了蜿蜒崎岖的土路。杂草、灌木丛密布在道路两侧,让人不自觉生出一种对未知风险的紧张感。途中随处可见锈迹斑斑的汽车残骸,上面密密麻麻的弹孔清晰可见。班长说,这里时常发生武装冲突,安全形势十分复杂。

  车辆在凹凸不平的路面上颠簸了近2个小时,在烈日的炙烤下,车外气温已经接近40℃,车内也更加闷热。“即将进入村庄,车队减速,沿车辙行进,所有人员加强观察警戒!”听到连长在对讲机里发出的指令,我再次握紧手中的枪,紧紧盯着窗外。

  车队终于在预定的临时行动基地前停了下来。卸载物资、搭设帐篷、构筑安防工事……天黑前,我们按时完成了临时行动基地的建设。脱下厚重的装具,我的肩膀已经被压出红印,迷彩服上一道道盐渍清晰可见——这也是我军旅人生的青春印记吧。

  夜幕降临,晚风带来了一丝凉意。本想着可以稍微放松一下,没想到,一阵急促尖锐的哨音突然在帐篷区响起。“1号哨位‘遇袭’,快反队员迅速出动!”对讲机里传来连长的指令,我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儿。我迅速穿戴好装具,冲向预定位置。四周漆黑一片,我瞪大双眼,不敢放过一丝风吹草动。“全班到位用时53秒!”原来这是连长组织的一场紧急拉动。用连长的话讲,野外宿营,哪怕是睡觉也得“醒着睡”,不然就可能付出血的代价。

  再次回到帐篷,我的思绪久久不能平静。今天,经历过内心的紧张不安,经历过艰苦繁重的任务,我更坚定了最初的选择。不论是在国内练兵备战还是在海外维和一线,只有奉献青春才能收获成长,在汗水的浇灌下,我的蓝盔青春必将更加绚丽多彩。

  资料提供:陈 兴、王远方、黄 欣、彭乐祝、高思峰、王冬冬

  (解放军报) 【编辑:苏亦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