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18 21:08:15 来源: sp20241118
中新网 重庆12月1日电 题:探访重庆艾滋病戒毒人员专管场所:爱与“艾”的较量和融合
中新网 记者 刘相琳
“如果人生可以重来,如果那天没去参加那场聚会,如果没认识那个吸毒的‘朋友’,如果早知道毒品如此厉害,如果……我绝不会去触碰毒品。”在重庆市北碚强制隔离戒毒所(简称“北碚所”)内,艾滋病戒毒人员王某懊悔地讲着自己的故事。
每年12月1日是“世界艾滋病日”。北碚所是全国第一个艾滋病戒毒人员专管所。在第36个“世界艾滋病日”到来之际,记者实地探访这里如何帮助患有艾滋病的戒毒人员重拾对生活的信心。
图为艾滋病戒毒人员正在做健身操。 中新网 记者 陈超 摄以爱治“艾” 场所关怀点燃生的希望
成立于2007年的北碚所,是全国第一个集收容、矫治、防治于一体的强制隔离戒毒所。按性别不同,北碚所分为男、女专管大队,统一设置生理脱毒区、教育适应区、康复巩固区和回归指导区。
穿过门岗,场所内建筑间种满了绿植和鲜花。几十名艾滋病戒毒人员正在开展“世界艾滋病日”宣讲活动,这些身负吸毒与艾滋病双重标签的戒毒人员,正努力在毒品与艾滋病交织的废墟上重建人生。
艾滋病戒毒人员深受艾滋病和毒品双重折磨,身体免疫力差,内心脆弱敏感。“事实上,艾滋病戒毒人员普遍存在对疾病的恐惧、对自我的否定、失去人生希望等负面心理情绪,部分戒毒人员甚至有抑郁、焦虑、自伤自残等行为。”北碚所政委张臻权说,如何让他们重建信心,重新找回生的希望,积极配合治疗,是北碚所戒毒民警思考最多的问题。
图为艾滋病戒毒人员正在做手工。 中新网 记者 陈超 摄走进北碚所二大队女性艾滋病戒毒人员专管区,6名戒毒人员正在排练自导自演的小品,为“世界艾滋病日”文艺表演做准备。
戒毒人员小芳入所时,拒绝沟通、抵触治疗、不服管教。“我是艾滋病人,已经这样了,你们不要管我,让我熬完自己的时间就算了……”小芳的低迷状态,民警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多次与她谈心谈话,但效果不佳,还表现出抗拒心理。
针对小芳的情况,民警通过心理疏导、亲情帮扶、正面激励、同步普及艾滋病相关知识等多种方法,不断尝试让她放下思想包袱,努力引导她走出人生的“迷途”。渐渐地,小芳不再抵触,开始积极配合治疗,随着身体情况好转,小芳坚定了重新生活的信念。
“不管他们是吸毒还是感染了艾滋病,我们都要尽全力去帮助他们,这是我们的职责所在。”北碚所二大队大队长廖琪说,民警们要做的,就是不抛弃,不放弃。
经过十余年探索,如今北碚所根据每名艾滋病戒毒人员自身情况定制戒治方案,做到“一人一方案”;坚持以诗文诵读、书法书信、竞赛沙龙等多种形式为载体,加强其心理教育;同时,创新打造功夫操、摆手舞、尊巴舞等特色康复项目,常态开展拒毒防复吸训练和身体机能康复训练,帮助戒毒人员增强体质体能。
图为艾滋病戒毒人员正在进行耳穴治疗。 中新网 记者 陈超 摄集中收治科学戒治 筑牢生命防护屏障
专业化的戒毒医疗、教育矫治和康复训练是戒毒工作的重心。走进位于北碚所的重庆市戒毒管理局中心医院艾滋病病毒抗体筛查实验室,一排排自动化检测仪器映入眼帘,民警医生正对送检的血液样本进行艾滋病筛查。
“艾滋病戒毒人员集中收治,全员筛查检测是前提。”民警李高洪介绍,为确保重庆全市司法行政戒毒系统新收戒毒人员全面及时接受艾滋病检测,艾滋病病毒抗体筛查实验室配备了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酶标仪等先进筛查仪器,有效强化艾滋病防治。2012年至今,该实验室年均筛查6000余人次,实现了感染艾滋病戒毒人员第一时间快速筛查,第一时间检测确诊,第一时间集中收治。
“坚持服药是活下去的希望。虽然我们都是HIV患者,但场所针对我们每个人有不同的方案,动态监测我们的病情,每次CD4细胞计数检测(衡量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指标),都能反映我们的身体健康状况。”在北碚所二大队刚服完抗病毒药的戒毒人员阿飞说。
为提升对艾滋病戒毒人员的戒治水平,北碚所不断通过内外结合的方式,提升场所医疗专业服务能力。对内加大医疗基础设施设备投入,引进专业技术人才,定期开展业务进修培训,提升队伍医疗专业能力。对外通过构建“医联体”、远程医疗平台等社会化合作手段,提升场所医疗专业服务能力。
此外,北碚所还创新开展中西医结合治疗,率先将艾滋病戒毒人员纳入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范围,参保率100%;针对性进行西医抗病毒治疗,目前自愿参与治疗率达95%以上,治疗后患者CD4细胞水平不同程度升高、病毒载量明显降低,有效降低了艾滋病的传染性。
图为艾滋病戒毒人员正在进行艾灸治疗。 中新网 记者 陈超 摄所外帮扶 铺就回归社会之路
“感谢你们一直以来对我的关心,帮我成功申请到了低保。”解戒人员老李收到第一笔低保金后,满怀感激地致电北碚所民警。
解除强制隔离戒毒不是简单的“一放了之”,像老李一样,北碚所顺利回归社会,并继续获得后续照管和帮助的艾滋病戒毒人员还有很多。
张臻权说,戒毒人员尤其是艾滋病戒毒人员回归社会后,更害怕暴露隐私、被歧视,如果不被接纳,不能在社会立足,很容易失去信心,极有可能会复吸,构建解戒人员良好畅通的衔接帮扶机制尤为重要。
图为艾滋病戒毒人员正在服用抗病毒药物。 中新网 记者 陈超 摄一直以来,北碚所将所内教育戒治与所外延伸帮扶相结合,为艾滋病戒毒人员铺就重生之路。一方面场所积极做好回归指导,突出出所前体检、心理调适、出所规划、就业指导等,帮助戒毒人员重构社会支持系统,为实现顺利回归社会打下基础。另一方面,场所实施“无缝衔接”转介机制,不断完善情况告知、回归登记、档案管理、工作例会、信息对接共享等制度,与卫生、公安、民政等多部门协调沟通,实现场所、家庭、社会“三位一体”联合帮扶。
此外,北碚所还积极为艾滋病解戒人员提供抗病毒治疗专业支持、就业指导和后续照管。如大渡口区社区戒毒社区康复指导站揭牌后,通过所地合作,已帮助多名解戒人员解决就业、就学、就医、生活等方面实际困难,帮助其增强抵御毒品的信心和保持操守的决心,通过凝聚社会力量,延伸解戒人员操守保持和社区康复指导,降低复吸率。(完)
【编辑:张子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