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18 09:58:50 来源: sp20241118
本报武汉7月21日电 (记者寇江泽、范昊天)记者从21日举行的中国碳市场大会上获悉:截至7月15日,全国碳市场碳配额累计成交量达4.65亿吨,累计成交额近270亿元,市场运行平稳有序。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在压实企业碳减排责任、推动行业低成本减排、推动行业技术进步等方面的作用逐步显现。
据悉,全国碳市场是中国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和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政策工具,也是中国碳定价的主体机制。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2021年7月启动上线交易,已顺利完成两个履约周期建设运行,覆盖年二氧化碳排放量51亿吨,占全国排放总量的40%以上,是全球覆盖排放量最大的市场。2023年,全国电力行业碳排放强度相比2018年下降了8.78%。
本届大会由湖北省人民政府、上海市人民政府、生态环境部共同主办,主题为“深化碳市场交流合作,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会上发布了《全国碳市场发展报告(2024)》。报告显示,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第二个履约周期共纳入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含其他行业自备电厂)2257家,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和成交额较第一个履约周期分别上涨47.01%和125.26%,挂牌协议交易成交量和大宗协议交易成交量分别上涨33.93%和49.73%。今年上半年,月均成交量达366.82万吨,同比上涨174.90%。
“随着全球碳减排力度不断加大,碳市场政策工具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和应用。”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表示,将加快推进全国碳市场各项建设工作,稳步扩大行业覆盖范围,将钢铁、水泥、铝冶炼等重点排放行业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持续强化数据质量管理,逐步推行配额有偿分配,不断丰富交易主体、交易品种和交易方式,研究探索碳金融活动的可行路径,充分发挥碳市场推动低成本温室气体减排功能,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 人民日报 》( 2024年07月22日 14 版)
(责编:赵欣悦、袁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