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活“林下”文章 森林“粮库”让中国饭碗端得更稳

发布时间:2024-11-15 02:03:57 来源: sp20241115

深秋时节,正午的太阳暖意洋洋,黑龙江大庆胡路区西一路的林地间几抹深蓝色的身影,他们正用指尖轻轻拨弄郁郁葱葱的青草,小心翼翼地拔掉苦参苗杂草。

“现在苦参苗和桔梗苗长势好,得有一掌多高了,明年的这个时候就能长起来了。”中石油生态环境管护公司油田林地管护大队技术员王钊一边细心筛选,一边说。

苦参、桔梗是中药材,性味苦寒。在大庆,这些“苦”药材帮助该地农户开辟新领域,过上了“甜”日子。

与大庆相隔了700多公里的长白山林区,茫茫林海,林下山参汲天地精华、山水灵气,蓬勃生长。

“长白山林区作为我国三大‘中药材基因库’之一,孕育了千年人参、百草之王。”吉林省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李东友介绍,“通过大力开展森林科学经营,为林下参种植创造充足空间和良好条件。目前,吉林省林下参种植总面积已达到116.5万亩,年产量781.8吨,产值接近100亿元。”

森林是集水库、粮库、钱库、碳库于一身的大宝库。发展森林食物,不与粮争田、不与农争地,兼具生态、经济、社会效益,是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

记者从国家林草局了解到,目前全国经济林种植面积7亿亩,林下经济利用林地面积6亿多亩,各类森林食物年产量2亿多吨、人均140公斤,成为继粮食、蔬菜之后的第三大农产品,中国饭碗端得更稳。

发展森林食物,既能做大森林“粮库”,又能充实森林“钱库”,是推动“两山”转化、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数据显示,全国2800多个县,其中有2400多个县种植经济林,经济林年产值超过2万亿元,林下经济年产值约1万亿元,带动数千万林农增收致富。

随着森林“四库”的经济效应不断挖掘,老百姓的“钱袋子”越来越鼓,产业富民效果日益显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林果种植面积约2100万亩,带动480多万林农年人均增收6400多元;广西壮族自治区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带动林农年人均增收3600多元;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将“小核桃”做成“大产业”,综合产值180多亿元,带动37万农户就近就业增收。

不久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践行大食物观 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积极发展经济林和林下经济,稳妥开发森林食物资源”。

“向森林要食物大有可为。”国家林草局改革发展司司长王俊中认为,将油茶、油橄榄、仁用杏、核桃、板栗、枣类、竹笋、林药、林菌、林菜、林下浆果、林禽、林畜、林蜂等一批森林食物写入《意见》,意味着林草部门将在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中承担更加重要的责任。

王俊中表示,下一步,国家林草局将积极践行大食物观,“三绿”并举,“四库”联动,加快推动经济林和林下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提高森林食物供给能力。

(责编:郭思邈、高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