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19 06:31:38 来源: sp20241119
今年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丛亮近日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表示,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共建“一带一路”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秉持开放、绿色、廉洁理念,以高标准、可持续、惠民生为目标,以互联互通为主线,取得了实打实、沉甸甸的重大历史性成就。
“硬联通”“软联通”“心联通”
丛亮梳理了共建“一带一路”主要成就:
基础设施“硬联通”扎实推进。“六廊六路多国多港”的互联互通架构基本形成,成功建设和运营了中老铁路、雅万高铁、匈塞铁路、比雷埃夫斯港等一批标志性项目,打造了中欧班列、西部陆海新通道、郑州—卢森堡“空中丝绸之路”等大通道,为全球互联互通注入新活力。
规则标准“软联通”亮点纷呈。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领域合作稳步扩大,《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已对15个签署国全面生效,中国与28个国家和地区签署21个自贸协定,与65个国家标准化机构以及国际和区域组织签署107份标准化合作文件,与112个国家和地区签署避免双重征税协定。随着信息、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流动更加畅通,经贸合作质效不断提升,2013年至2022年,我国与共建国家进出口总额累计19.1万亿美元。
与共建国家人民“心联通”持续深入。教育、文化、体育、旅游、考古等各领域合作深入开展。“丝绸之路”中国政府奖学金、“鲁班工坊”、“光明行”、菌草技术等民生合作品牌受到共建国家广泛欢迎。共建“一带一路”形成了多元互动、百花齐放的人文交流格局,增强了共建国家人民获得感、幸福感。
“十年来,共建‘一带一路’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化为现实,从‘大写意’转向‘工笔画’。”丛亮说,共建“一带一路”探索了促进共同发展的新路子,为经济全球化和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提供了中国方案,为发展开放型世界经济注入了持久动力,搭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实践平台,对世界共赢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有利因素正加速集聚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如何正确认识和把握共建“一带一路”面临的新形势?
丛亮分析,一方面,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日益深入人心,谋和平求发展仍是各国共同心声。我国正在同越来越多的友好伙伴构建不同形式的命运共同体,为我国与共建国家增进互联互通、深化合作共赢塑造了有利环境。广大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推动国际秩序和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打造和平发展的大格局。
另一方面,走出疫情大流行后,世界各国谋求经济复苏发展,寻求增长新动能的愿望都十分迫切。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加速演进,全球资源要素加速重组,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涌现,为我国与共建国家携手创新发展插上了科技的翅膀。我国工业体系健全,产业链供应链与共建国家互补性较强,分工协作、协同发展潜力巨大,为我国加强与共建国家产业合作提供了广阔空间。
“总的来看,尽管当前国际形势错综复杂,全球经济复苏道阻且长,但各国谋和平求发展的共同心愿没有改变,经济全球化的大方向没有改变,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有利因素正在加速集聚,未来发展具有坚实基础和良好支撑。”丛亮说。
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坚强支撑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统筹考虑和谋划构建新发展格局和共建“一带一路”。这为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指明了方向。
丛亮说,共建“一带一路”是一个全球性、大规模、全方位国际经济合作倡议,有利于提升国内各区域开放水平,拓展对外开放领域,推动制度型开放,已成为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大举措。
他表示,国家发展改革委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着力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通过加强开放合作,更紧密同世界联系互动,更深度融入全球经济,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坚强支撑。
一是加快完善各具特色、互为补充、畅通安全的陆上通道,优化海上合作布局,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提供坚实保障。
二是着力构筑互利共赢的产业链供应链合作体系,提高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促进贸易均衡共赢发展,深化国际产能合作和第三方市场合作,夯实国内国际双循环基础。
三是深化共建“一带一路”与区域重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融合发展,积极打造重大合作平台,巩固东部沿海地区开放先导地位,提高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开放水平,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注入持久动力。
(新华社北京10月12日电 记者陈炜伟)
《 人民日报 》( 2023年10月13日 06 版)
(责编:袁勃、赵欣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