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互联互通持续提速升级

发布时间:2024-11-15 18:36:01 来源: sp20241115

  车辆行驶在深中通道上。   新华社记者 毛思倩摄

  交通运输部海事局日前公布数据显示,深中通道开通以来,经深中大桥出海的船舶近6万艘次。

  作为当前珠江东岸“深莞惠”与西岸“珠中江”两大城市群的唯一公路直连通道,深中通道车流量始终保持高位运行,成为“湾区新顶流”。其开通不仅实现了陆地和航运的“硬联通”,还促进了经济和产业的“软联通”,将粤港澳大湾区加快融合发展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从澳门直航过来修船非常划算”

  深中通道所在的伶仃洋是广州、深圳、东莞、中山等港口各类船舶进出珠江口的重要通道。深中通道的开通,进一步促进了粤港澳大湾区航运要素的聚集。

  以前,港澳籍船舶要在大湾区其他城市维修,需要办理多项手续,还要进行拖带作业,周期长,费用也高。“我们通过实行进出口岸便利通关机制,让港澳籍船舶可直航到中山维修。”中山港口海事处副处长王维介绍,港澳籍船舶只需持有效船舶适航证明材料,满足最低安全配员要求,就可以直航入境。在中山致洋船厂,8艘港澳籍船舶正在厂房和船坞内等待维修。“现在从澳门直航过来修船非常划算。”正在中山修船的澳门船东钟兆林表示,每一次维修成本节约10万元左右。

  广东海事局最新数据显示,目前已有31艘次港澳籍船舶在中山完成了维修,预计年底将完成近100艘次。广东海事局船舶监督处处长辛剑介绍,接下来,他们会继续完善相关工作机制,把中山经验推广到大湾区其他城市,进一步促进粤港澳大湾区船舶高效便捷流动。

  针对港澳籍船舶驾驶员不熟悉内地航道、水文及气象的航行安全问题,广东海事部门还为驾驶员提供了参考航路指引服务。此外,借深中通道开通和大湾区航运要素聚集的契机,粤港澳三地海事部门加强协同合作,探索建设与区域特点、航运行业特征相适应的海事管理模式,促进湾区航运及相关产业形成新质生产力。

  “玩好吃好后再从深中通道回家”

  深中通道开通首月,车流总量就超过300万车次,单小时最高峰达8000车次,其中客车占比约93%。湾区内文旅业、餐饮业受深中通道开通影响最为明显。

  在中山市,市博物馆参访人数较去年同期有较大幅度上升,南朗崖口村餐饮业全面飘红。“早上从深圳出发,到中山看一场日出、喝一顿早茶,再到崖口等网红村打卡;中午吃煲仔饭、石岐乳鸽;下午逛中山博物馆,游石岐老城;玩好吃好后晚上再从深中通道回家……”深圳人到中山的游玩攻略也已传遍网络。

  在江门市新会区茶坑村梁启超故居附近的游客停车场,不时可见到有香港牌照的车辆停靠。梁启超故居纪念馆馆长邓健冰表示,明显感觉到深圳、香港等地的游客多了起来。此外,当地侨博馆、长堤历史文化街区也深受大湾区其他城市游客青睐。江门市文广旅体局数据显示,深中通道开通以来,江门市共接待游客约287.76万人次,旅游收入26.9亿元,环比分别增长53.8%和35.1%。其中,经深中通道前来的东岸城市游客贡献了不少增量。

  随着深中通道开通,壮观的大桥景象已成为大湾区全新“打卡点”,多角度眺望深中通道的岸上“打卡机位”被大家陆续发现。在微信、微博、小红书、抖音等社交平台,“深中通道四景同框”“被深中通道绝美日出硬控”等已成为热门话题。

  深中通道,不仅是一座连接两地的桥梁,更是在湾区“一小时生活圈”里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最大的意义就是一个“通”字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地理空间联系日渐紧密,除深中通道外,黄茅海跨海通道、狮子洋通道等基础设施也在加紧建设中。在深中通道“翠亨东”出入口附近,新中山客运口岸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未来将开通中山至澳门机场等3条新航线。该客运口岸建成后,从中山到澳门机场码头仅需40分钟。

  粤港澳大湾区的海事政务服务标准化、区域联动一体化水平也在同步提升。目前,广东海事部门与香港船舶交通管理中心的数据实现共享。广东海事局法规规范处副处长刘斌表示,下一步,粤港澳三地海事管理机构还将继续密切协作,加强水上交通事故险情、船舶违法违规信息相互通报,加快实施区内船舶安全检查协同机制,实现粤港澳三地高速客船检验标准协同,共同促进湾区航运物流提质增效。

  深中通道的开通,不仅提升了跨珠江口通道的通行能力,更加快了珠江口两岸经济、社会、文化各要素的流动,人畅其行,物畅其流。香港新闻网分析称,深中通道和建设中的深江铁路在本质上改变了广深港交通格局。深中通道最大的意义就是一个“通”字,随着以深中通道为代表的跨海通道不断联通大湾区的东西两岸,整个大湾区的内部资源也会变得更加均衡,将在未来展现出更大的发展合力。

(责编:牛镛、岳弘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