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江苏 | 一座“眼镜城”,缘何成为国家级AAA景区?

发布时间:2024-11-16 10:34:06 来源: sp20241116

走出丹阳火车站,一街之隔的“中国丹阳眼镜城”招牌分外惹眼。

“我们这是世界‘眼镜之都’,丹阳眼镜城还是国家AAA旅游景区呢。”商场门口,本地居民张大妈自豪地介绍。

眼镜之于丹阳,意味着什么?一座眼镜城,缘何成为国家级景区?带着好奇,记者走访了当地多家眼镜店铺和生产企业。

紧邻丹阳火车站的中国丹阳眼镜城。人民网记者 李楠桦摄

紧邻丹阳火车站的中国丹阳眼镜城。人民网记者 李楠桦摄

在丹阳眼镜城内的一家眼镜店内,记者遇到了来自扬州、刚做完验光测试的张先生。“这里(眼镜城)离动车站近,周末往返也很方便。”

经过挑选,张先生一口气选购了9副眼镜。除了一款带度数的墨镜需要定制外,带给家人朋友的眼镜皆可当场打包带走。“听说我要来丹阳,都让我捎一副眼镜。”

眼镜产业,是丹阳的一张名片。“戴丹阳眼镜,看美丽中国。”这座人口不到百万的城市,如今已发展成为世界最大的镜片生产基地、亚洲最大的眼镜产品集散地,形成了集设计、研发、生产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条。

这里有着1600多家眼镜相关企业、5万多名从业者;每年数以亿计的镜片从这里发往全球各地,全世界每两副新购镜片中就有一副来自丹阳。

“过去,国内眼镜产业主要以代工、低价竞争为主,镜片加工装备的自主产权基本空白。”明月镜片副总裁王雪平表示,如今,无论从原材料、研发和产业化来看,中国眼镜行业已经逐步跟上国际步伐。

通过线上系统对接,张先生的眼镜订单将在明月镜片“黑灯工厂”实现全自动生产,不日便可邮寄到家。 人民网记者 王仁宏摄

通过线上对接,张先生的眼镜订单将在明月镜片“黑灯工厂”实现全自动生产,不日便可邮寄到家。 人民网记者 王仁宏摄

王雪平表示,为保障镜片生产质效,近年来,明月持续聚焦生产设备的自主研发和流程的智能化改造,目前已研发并投产包括树脂自动充填机、离型修边机在内的多款机型。

“通过软硬件协同赋能,目前定制车间已实现全流程一体化生产。相较之前,升级后的工厂整体产量提升了20%。”

如今,丹阳镜片正收获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眼镜制造也从“传统小作坊”向技术研发和品牌驱动转变。

在丹阳长大的“眼镜二代”王建军对此深有体会,“政、产、企的多方联动不断助推产业链条向丹阳集聚,当地眼镜产业规模效应不断凸显,极大程度保障了眼镜行业的创新密度。”

面向未来,技术迭代正不断拓展运输边界,为丹阳眼镜产业架起新的“数字桥梁”。针对配镜贵的痛点,线下验光加线上配镜正成为不少年轻人的新选择。

“用户在哪里,品牌的发力点就应在哪里。”丹阳市电子商务商会秘书长张琰表示,电商、短视频平台有效带动了产品营销方式的推陈出新,也为品牌和个体带来新机遇。

王雪平表示,拼多多等电商平台的兴起、短视频平台的活跃正深刻影响着消费市场。“通过在线互动,品牌得以及时了解市场和消费者的最新动向,在实现精准营销的同时反向推动产品和技术革新。”

网友在电商平台搜索眼镜。人民网 谢地摄

“产业各方需积极拥抱数字化变革,紧跟需求变化和营销趋势,在技术革新、品牌打造、营销创新中持续提升产品竞争力,畅通品牌‘出海’渠道,不断擦亮丹阳眼镜这张城市名片。” 张琰说。(吕骞、李阔、李楠桦、王仁宏、谢地、许峥、张玉峰)

(责编:王仁宏、吕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