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16 08:40:41 来源: sp20241116
【绝活看点】
从事桥梁设计和研究工作30余年来,中铁二院副总工程师陈克坚主持了川藏、云桂、成兰、大瑞、滇藏等20余条铁路的桥梁勘察设计工作,设计建成10余座大型铁路桥梁。他先后获得西藏工匠、詹天佑成就奖、2017—2018年度十大桥梁人物等荣誉称号。
夜幕低垂,位于四川成都的中铁二院总部内,中铁二院副总工程师陈克坚(上图左一,受访者供图)仍在伏案工作。他一边翻阅着设计图纸,一边仔细检查着施工要点以及注意事项……
“桥梁设计不仅要绘制好图纸,更要考虑施工的各个过程和步骤。”陈克坚说,“只有兼顾设计与施工等多方面因素,才能够真正把桥梁设计工作干好。”
从同济大学桥梁工程专业毕业后,22岁的陈克坚进入桥梁设计行业。从实地勘测到手工制图,陈克坚跟随着老师傅,不断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增长本事,很快就成长为单位里的青年骨干。
勤为本,敢作为。1993年,陈克坚作为设计负责人之一参与南昆铁路清水河大桥的设计建设工作。地处地质条件复杂的山区,南昆铁路清水河大桥的桥址陡坡上密布着危岩落石。为提出更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陈克坚和地质工程师一起实地调查,沿着45度的坡面测量打点,“查看图纸和实地勘察的感受完全不同。”陈克坚说,45度的坡面上很难站人,有一次在上面行走时差点滑倒,幸好身边有一处可以抓住的凹槽,才避免滑下谷底。
1998年,清水河大桥建成通车,成为我国干线铁路第一座跨度超过百米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这次设计经历,不仅让陈克坚积累了相关设计经验,更增加了设计更复杂大跨度桥梁的信心。
在众多桥梁设计工作中,让陈克坚印象最深的是水柏铁路线上的北盘江大桥。陈克坚回忆,当时中铁二院没有设计200米级跨度以上桥梁的经验,并且由于施工地点位于V形峡谷,施工难度很大。
“没有合适的施工场地,我们就设计采用单铰平面转体法进行钢管拱肋施工。”陈克坚说,通过预先组装好桥梁的构件成半拱,再进行转体合龙。“以前球铰转动时,由于材料之间存在黏着效应,容易出现因摩擦力快速增大导致转动动力不足等情况。”陈克坚说。他和团队成员多次研讨、刻苦攻关,最终通过采用聚四氟乙烯板和不锈钢制作成的滑面,克服了转动不畅的问题。
2018年9月,藏木雅鲁藏布江大桥主拱结构拼装完成,建设工作进入了一个较为艰难的阶段——钢管混凝土灌注。由于昼夜温差过大,混凝土流动性差异会导致混凝土泵出现管道阻塞。
如何解决这一问题?陈克坚提出“针对两种温度设计两种混凝土配比,使两种混凝土在各自的温度下都保持流动性”。在实际灌注过程中,设计团队又在钢管内增加了隔仓板,使灌注工作可以分阶段进行,最终主拱钢管混凝土灌注工作取得成功。
从事桥梁设计和研究工作30余年,陈克坚主持了川藏、云桂、成兰、大瑞、滇藏等20余条铁路的桥梁勘察设计工作,设计建成10余座大型铁路桥梁。在铁路大跨度桥梁设计和科研等方面,他积极总结创新,先后荣获国家及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或优秀工程设计30余项,获得国家授权发明专利7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
2015年,由陈克坚牵头的“陈克坚桥梁创新工作室”成立,33名优秀桥梁设计人员参与其中,并编著了《山区铁路大跨度拱桥设计》等著作。“师傅常跟我们说,设计就是要敢于创新。”陈克坚桥梁创新工作室成员于贞波说,“他对桥梁的热爱深深感染着我们每一个人。”
“未来,我将继续秉持匠心,带领团队成员攻克前行路上的难题,继续设计建造好每一座桥梁。”陈克坚说。
《 人民日报 》( 2024年05月10日 06 版)
(责编:胡永秋、杨光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