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05 12:57:59 来源: sp20241105
中新网 北京12月14日电 (记者 孙自法)国家知识产权局新闻发言人梁心新12月14日表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的重大国家战略,国家知识产权局支持和指导京津冀三地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加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全链条各方面工作协同发展,助力京津冀优化创新环境和营商环境、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为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有效支撑。
国家知识产权局当天下午在雄安新区举行“知识产权助力京津冀优化创新环境和营商环境”主题新闻发布会,梁心新主持发布会介绍相关情况时作上述表示。他说,在知识产权助力京津冀协同发展方面,国家知识产权局主要开展了六项工作:
国家知识产权局在雄安新区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知识产权局/供图
一是不断完善制度架构,促进区域知识产权工作协同发展。国家知识产权局与京津冀三地政府签订《关于知识产权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合作会商议定书》,促进创新要素在京津冀自由合理流动,推动三地共建知识产权协同发展首善示范区、先行区。支持开展地方知识产权立法实践探索,京津冀三地均完成知识产权综合立法;推动跨地区跨部门知识产权执法协作和资源共享,指导三地建立共享技术调查官信息库。
二是推进试点示范建设,充分发挥优势地区示范带动作用。高标准推进保护示范区建设,确定天津市滨海新区为首批10个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建设城市(地区)之一,在京津冀建设平谷大桃等8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带动京津冀整体知识产权保护能力和水平持续提升。支持北京市海淀区、天津市滨海新区、河北省石家庄市等11个城市(城区)率先开展国家知识产权强市试点示范建设,有力支撑京津冀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北京市建立企业‘白名单’双向推送机制力促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等6个京津冀地区的优秀案例入选知识产权强国建设典型案例,为各地更好推进知识产权强国建设提供重要借鉴。
三是提升转化运用效益,支持中小企业和重点产业创新发展。指导京津冀做好《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方案(2023—2025年)》相关任务落实,将三地纳入专利转化专项计划重点支持省份;指导三地深入开展专利开放许可试点,在区域内高校、科研院所和中小企业之间搭建促进专利转化运用的“鹊桥”,实现5300余项专利开放许可数据在三地共享。截至2022年,支持京津冀三地培育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132家、优势企业491家,打造出一批知识产权运用能力强、转化效益高的企业标杆。2023年,支持在京津冀地区和雄安新区建设7家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涉及光伏、现代化工、能源互联网、卫星互联网、网络安全、核能等多个重点产业,为知识产权的供需对接、交易流转提供有力支撑。
四是加强保护体系建设,织密协同保护“京津冀一张网”。在京津冀地区布局建设7家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和快速维权中心,为创新主体、经营主体提供集快速预审、快速确权、快速维权为一体的知识产权保护“一站式”综合服务。2023年1-10月,中心累计受理专利预审案件3.29万件,知识产权维权案件2.93万件。指导京津冀联合开展2023年知识产权执法“亮剑”、“打假保名优”专项行动,三地互相移交案源线索148条,协助调查案件90件,区域知识产权执法协作效能与协同保护水平不断提升。
五是优化公共服务供给,打造利企便民公共服务网络。加快构建国家级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体系,截至目前,已在京津冀地区布局建设19家技术与创新支持中心(TISC),20家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和28家国家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网点,并支持雄安新区申报筹建技术与创新支持中心。大力支持地方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建设,指导京津冀三地建成4家省级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机构、28家地市级综合性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机构。加大知识产权信息供给力度,为三地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和创新主体提供150种知识产权标准化数据。
六是扩大对外开放领域,积极参与国际交流合作。有序推进京津冀知识产权服务业扩大开放,加强中关村科学城知识产权服务出口基地建设,在北京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展外国专利代理机构在华设立常驻代表机构试点。打造区域知识产权国际高水平人才高地,支持北京开展知识产权国际合作基地试点建设,支持清华大学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学院联合培养知识产权与创新政策硕士。加强对区域内企业的海外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全国首单知识产权海外被侵权损失保险在雄安新区落地。
梁心新指出,在国家知识产权局助力京津冀优化创新环境和营商环境、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的同时,京津冀三地和雄安新区知识产权管理部门也建立多样化的合作机制,在强化协同保护、促进转化运用、优化营商环境等多方面开展了富有成效的合作。(完)
【编辑:刘阳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