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强大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同出席2024年全国两会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共商国是纪实

发布时间:2024-11-18 14:09:57 来源: sp20241118

  2024年,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注定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新中国75周年华诞,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与此同时,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迎来成立70周年,人民政协迎来成立75周年。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登高望远,谋篇布局。

  连日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出席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代表团全体会议,看望民革、科技界、环境资源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同大家深入交流,共商国是,就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等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强大动力。

  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方法论——“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类指导”

  新的发展阶段、新的发展实践,需要新的发展理论来指导。去年以来,党的创新理论又一次丰富发展——

  从在地方考察时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这一重大概念,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作出重要部署,再到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进行系统阐述,习近平总书记以深邃的战略眼光和高度的理论自觉,深刻回答了“什么是新质生产力、为什么要发展新质生产力、怎样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大问题。

  今年全国两会,习近平总书记三次到团组,三次谈及“新质生产力”,进一步阐释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方法论。

  3月5日下午,人民大会堂东大厅,江苏代表团审议现场。

  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高纪凡代表发言时,他的另一个身份——光伏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引起了总书记的注意。

  “你们这个实验室设在什么地方?”总书记问。

  “在常州和上海都有,我们是企业和大学联合建设,打通基础研究、前沿研究、应用研究。”高纪凡说。

  “光伏产业从国产化来看还有什么短板?”“现在和电网的衔接有什么问题吗?”总书记问得十分详细。

  高纪凡告诉总书记,他所在的企业20多年来专注自主创新,奋力抢占光伏领域技术高点。通过校企合作、产学研贯通,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道路,装备、原材料基本上实现国产可控。

  总书记点头赞许。

  在习近平总书记看来,新质生产力“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这其中,科技创新起主导作用,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

  去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赋予江苏“着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使命。

  这一次,总书记勉励江苏“加快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使江苏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

  审议中,江苏省主要负责同志介绍了一年来这个东部经济大省高质量发展情况: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3.2%左右,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占比提高到41.3%和49.9%……

  “你们是制造业大省。全国经济总量126万亿,你们12.8万亿,正好十分之一,这个很厉害。江苏发展新质生产力具备良好的条件和能力。”习近平总书记说,“在好几次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我谈到经济发展,都点到广东、江苏等经济大省,我说你们不扛这个大梁,国家现代化是无法实现的。你们举足轻重,不可替代。”

  肯定成绩的同时,总书记又提出更高要求:“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我们必须抢抓机遇,加大创新力度,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

  一番话,点明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突破口和主攻方向。

  “当然,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要忽视、放弃传统产业,要防止一哄而上、泡沫化,也不要搞一种模式。”总书记话锋一转,道出了对发展新质生产力更深一层的考量。

  同样的话,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天举行的政协联组会上又仔细叮嘱了一遍。

  3月6日下午,北京友谊宾馆聚英厅里洋溢着民主团结求实奋进的氛围。习近平总书记同政协委员们共商国是,话题逐渐聚焦到“新质生产力”上。

  来自科技界的赵宇亮委员建议,以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为抓手提升新质生产力。

  他结合工作经历,深有感触地说:“我国科研论文发明专利数量大,但落地转化少。我国企业专利转化还有较大空间。创新链与产业链‘相望难相见’,是阻碍新质生产力形成的卡点。”

  习近平总书记回应道:“过去研究和生产是‘两张皮’,现在科研成果转化率比过去高得多了,特别是企业自身直接研发形成成果转化,院校和企业形成共同体,这样的趋势、方向是对的,要快马加鞭,把激励、促进政策进一步抓好。”

  坚持实事求是,强调“各地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坚持深化改革,提出“着力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坚持科技创新,要求“掌握更多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成果,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在出席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代表团全体会议时,要求“推动新质生产力同新质战斗力高效融合、双向拉动”……

  立足当前与长远、统筹区域和全局,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系统阐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领航定向。

  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辩证法——“风物长宜放眼量”

  “我们在宁夏固原开展水环境治理时,当地百姓送茶送饭,支持我们的工作。”

  “你们主要是采取什么样的治水方式?解决什么问题?”

  政协联组会上,听到北京首创生态环保集团黄绵松委员讲述的基层一线故事,习近平总书记插话追问。

  固原所在的西海固地区,“苦瘠甲天下”。无论在地方工作还是在中央工作,习近平同志都挂念着西海固,为这片土地的发展倾注了大量心血。

  黄绵松告诉总书记,在大家共同努力下,固原生态环境质量逐年改善,今年春节期间吸引世界各地游客42.8万人次,旅游收入达到2.15亿元,生态产品价值不断实现。

  “环保党中央一直很重视,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有着飞速发展、巨大变化。”习近平总书记回忆起他小时候的北京城,“经常刮沙尘暴。春天戴口罩,摘下来一层灰。出门一天,家里地上一层土。”

  10年前,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二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北京召开,美丽的蓝天令人心旷神怡。

  “那几天天气很好,当时有人问,这是‘APEC蓝’,能持久吗?我回答他们,这并不是短暂的蓝天,几年后它将是永久的蓝。”说起当年这个细节,习近平总书记的语气变得十分坚定。

  时光飞逝,“APEC蓝”已逐渐成为人民生活中的常态。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新时代的伟大变革,写在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美丽画卷中。

  从来之不易的成就谈到弥足珍贵的经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风物长宜放眼量。不要光在那儿批评、指手画脚,而是真正行动,解决一点是一点。”“只要看到我们是在往前走着,就要保持定力。”

  黄绵松委员所在的环境资源界,是十四届全国政协增设的新界别。

  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来到这个界别,对委员们履职寄予厚望:“希望广大环境资源界委员在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上作出新贡献。”

  “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运用辩证法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高超智慧。

  新征程上,以美丽中国建设全面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处理好发展和保护的关系,以高质量发展推动高水平保护,迫切而重要。

  同样是来自环境资源界的胡松琴委员,在发言中表达了她对新污染物的担忧:“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正在从‘雾霾’、‘黑臭’等感官指标治理,向具有长期性、隐蔽性危害的新污染物治理阶段发展。”

  “新污染物治理,这提的很及时,就是说要有治理的意识,让我们在这方面不至于落后。”总书记指出辩证看待、统筹处理新老问题的重要性,“有了新的问题,不能说前面的老问题还没处理完就可以歇歇手,要同步抓起来。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环境保护任重道远,还要继续抓好。”

  从“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到“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从“夯实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基础”到“拓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从“增强生态环保政策与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到“在发展中稳步提升民生保障水平”……统筹把握之际,取舍定夺之间,考验的是治国理政的强大定力和远见卓识。

  在江苏代表团,张家港市南丰镇永联村党委书记吴惠芳代表,带来了他在农村探索推动高质量发展和提升民生保障水平的思考与实践。

  这位从军25年的老兵,2005年脱下军装,通过自主择业到永联村工作。从此,建设共同富裕的幸福村成为了他的新“阵地”。

  这一干,就是19年。

  “去年,永联村工农业总收入1616亿元,村集体经营性收入3.35亿元,村民人均纯收入7.3万元。村里企业发展起来后,我们通过明晰产权,让村民持有25%股权,去年村民人均二次分配1.7万元。”他向总书记一项项报告。

  “这个收入情况还是很厉害的。”习近平总书记高兴地说,“走共同富裕的乡村振兴道路,你们是先行者,要把这个路子蹚出来。要继续推进共同富裕,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治国有常,利民为本。

  面对在场的全国人大代表们,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发展中稳步提升民生保障水平,引导激励广大群众依靠自己的双手创造幸福生活。”

  提振干事创业的精气神——“看准了就抓紧干,把各方面的干劲带起来”

  来自江苏的孙景南代表,是中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一名电焊工。

  面对习近平总书记,她的话语朴素有力:“工匠的‘匠’字就是在专业领域中对自己‘斤斤计较’一点,历经磨砺方能实现突破。”

  择一事,终一生。

  从业30多年,孙景南将焊接视为一门艺术,从学徒工成长为中国中车公司著名技能专家、外国专家眼中赫赫有名的“东方女焊神”。

  “你是大国工匠。”总书记向孙景南投去了赞许的目光,“大国工匠是我们中华民族大厦的基石、栋梁。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一穷二白,从无到有,引进消化吸收再发展,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搞出一个独立自主的制造业基础。”

  总书记深情地说:“这一想啊,真是无比自豪。就拿交通来说,现在我国汽车产销量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是最好的,高速公路里程也是最长的,高铁走出去了,城市轨道交通也走出去了,轮船也走出去了,大飞机我们也造出来了,造船业的‘三大明珠’都造出来了……都是一步步往前走,不断地国产化,然后走在国际前头,并在不断突破。”

  “这里面很重要的就是工匠。光图纸设计得好还不行,最后要落实到焊工手里,没有世界顶级一流的水平,不可能做出最好的装备。所以,我们要实实在在地把职业教育搞好,要树立工匠精神,把第一线的大国工匠一批一批培养出来。这是顶梁柱,没有金刚钻,揽不了瓷器活。”总书记语重心长的一番话引发全场的共鸣。

  尊重工匠,更看重他们的“匠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在弘扬工匠精神方面已经做得不错,但是远远不够,要给予他们相应的政治地位、社会地位和薪酬待遇,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

  2022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国家博物馆老专家的回信,让南京市博物总馆副馆长宋燕代表至今深受鼓舞。发言时,她讲述了南京市文博工作者守护文化遗产、传承中华文明、激发文化力量的故事。

  “南京的博物馆还是很有看头的,六朝古都,还有后面的明代、清代,东西还是很多的。博物馆很重要,我从小就爱看博物馆,小时候北京的博物馆我差不多都看过了。”习近平总书记亲切地对宋燕说。

  文脉悠长,积淀一个民族的底蕴。习近平总书记有感而发,希望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多一些和博物馆的深度接触,进一步增强历史感。“要把博物馆事业搞好。博物馆建设要更完善、更成体系,同时发挥好博物馆的教育功能。”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充满光荣与梦想的远征,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事业。

  政协联组会上,来自民革的夏先鹏委员告诉总书记,中共十八大以来,以大陆巨大市场优势为坚实支撑,以两岸融合发展务实举措为政策支持,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机遇下,两岸产业链供应链合作取得了长足发展。

  田红旗委员建议,加快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持续深化两岸各领域交流融合,推动两岸共同弘扬中华文化,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

  习近平总书记希望民革在对台工作大局中进一步找准定位、发挥优势、积极作为,更好团结海内外、岛内外一切可以团结的爱国力量,不断壮大反“独”促统力量,共同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

  春风浩荡,万象更新。

  展望新的征程,习近平总书记的话催人奋进:“要继续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提振全社会发展信心,党员干部首先要坚定信心、真抓实干。要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利用一切有利条件,看准了就抓紧干,把各方面的干劲带起来。”

  文字记者:张晓松、朱基钗、林晖、施雨岑

  编辑:王绚、吴晶晶、杨文荣、贾伊宁、张惠慧、包昱涵、邬金夫、胡碧霞

  统筹:郜新鑫、曹江涛 【编辑:李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