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群守护崖柏的年轻人(绿水青山守护者)

发布时间:2024-11-18 11:05:23 来源: sp20241118

  科研团队在悬崖峭壁上采集崖柏种子。

  扦插的崖柏幼苗。   以上图片均为受访者提供

  “如果能将崖柏扩展种植到生态脆弱地区,对水土流失治理、植被恢复都有很大的作用”

  

  位于重庆市开州区的雪宝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特有珍稀植物崖柏的主要分布区域。在这里,有一群崖柏的“守护者”——重庆雪宝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科研团队。不久前,科研团队选送的1000株崖柏幼苗在西藏自治区昌都市完成适应性栽培,将助力珍稀濒危植物实现迁地保护。

  今年崖柏的育苗数量将超过120万株,雪宝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事务中心主任杨泉带领团队一刻也不敢松懈。“作为孑遗物种,崖柏具有强大的抗逆性,其隐含的对抗和适应气候变化、地理变迁的能力超越普通植物,潜藏着无可替代的基因资源和研究价值。”杨泉告诉记者,“如果能将崖柏扩展种植到生态脆弱地区,对水土流失治理、植被恢复都有很大的作用。”

  2002年,杨泉来到雪宝山,参与筹建雪宝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随后,这里陆陆续续来了更多年轻人,包含杨泉在内的一支10人青年科研团队成立。

  在实验室,他们是实验员;在林间,他们是护林员;在育苗基质生产车间,他们又是机器修理工……最近,正是崖柏育苗移栽的关键时期,杨泉和团队成员在分布于开州各处的5个繁育基地忙碌着。

  在持续努力下,保护区和当地政府协同推进崖柏的野外回归。截至目前,崖柏野外回归数量已经超过75万株。

  取得这样的成绩并非易事。“最开始,我们要摸清崖柏的底数。”背上沉重的装备,团队成员们一头扎进了雪宝山深处。风餐露宿成为常态,险峻的地势、野生动物的出没让团队面临的情况更为复杂。“年轻人刚来的时候,会发现这里的工作和想象中的完全不一样,要去深山老林里住着。”杨泉说。

  雪宝山的崖柏分布在海拔1300米至2100米的区域,最开始发现时,崖柏数量不足1万株。如何尽快扩大种群数量,保证崖柏不灭绝,成为科研团队面临的难题。

  多次试验后,科研团队选择用扦插的方式进行繁育。然而,规模化扦插繁育试验的第一年,成活率只有5%。经过10余年的探索和努力,到2019年,扦插繁育成活率达到了90%以上。

  在雪宝山,崖柏的繁育与研究只是科研团队的重点工作之一,他们还兼顾整个保护区的动植物保护与科研工作。2020年,团队建立了以保护区为主体的科研合作平台,深入开展以崖柏为代表的珍稀濒危动植物拯救扩繁工作。2022年,全体职工在确保日常管理工作正常运行的前提下,连续奋斗4个月,吃在田间、住在工地,完成了12个智能化自动化温室大棚建设,为崖柏大规模繁育奠定了基础。

  “我们的工作看起来平常,实际上需要持续、需要毅力。”杨泉说。

  尽管团队生活条件比较艰苦,但这里对于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白冠长尾雉来说,却是很好的生存环境。保护区与重庆市动物园合作在这里建立基地,开展白冠长尾雉的繁育及野化放归研究试验。

  “现在团队比较年轻,学历都在本科以上,大家敢于挑战学术上的困难。”杨泉说,目前,在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郭泉水研究员的指导下,2023年,科研团队在国内外发表了3篇崖柏保护和繁育的论文。

  “把这份工作当成自己的事业,安安静静地做科研,这就是我留在这里20多年的原因。”杨泉说。

  《 人民日报 》( 2024年07月01日 13 版)

(责编:杨光宇、胡永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