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18 11:12:08 来源: sp20241118
日前,大连大学主要负责人率团访问马达加斯加、科摩罗和塞舌尔的3所孔子学院。访问期间,曾在孔院学习、如今致力于中非语言文化传播的几位非洲友人给访问团成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通过“把自己和中国的故事讲给当地民众”,架设起中非友谊之桥。
吴妮:
学中文带来就业机会
在马达加斯加,有一位大名鼎鼎的本土中文教师——吴妮。
大学期间,吴妮选择中文作为第二语言。在她刚开始学中文时,面临的最大挑战是汉语拼音声调和汉字,但吴妮克服了种种困难,最终通过了汉语水平考试并申请到了奖学金,到中国攻读硕士。硕士毕业后,吴妮回到马达加斯加,成为一名本土中文教师。“学习中文给我带来了就业机会,我希望马达加斯加的年轻人能像我一样实现他们的愿望!”吴妮说。
吴妮坦言,刚到中国时,虽然遇到点餐、购物等日常交际方面的困难,但她十分珍惜难得的留学机会,通过与当地人聊天等沉浸式学中文的方式提升中文水平。同时,她积极参加文化活动,领略中华文化的魅力。“通过参加这些活动,我不仅提升了中文水平,还对中华文化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吴妮说。
学习中文,感知文化,让吴妮爱上了中国。她也暗暗下决心,要成为一名本土中文教师,将从中国学到的知识回馈给马达加斯加的青年,让他们的梦想也变成现实。
2012年,吴妮正式成为一名本土中文教师。刚工作的那段日子,由于教学技能和课堂管理经验不足,教学效果不太理想。之后,吴妮通过向前辈请教,加强与学生的沟通,逐渐摸索出一些经验。为了提升教学能力,她常参加各类中文教学培训,也注意搜集各种中文教学资源。日积月累,吴妮的中文教学渐渐上了轨道,并将新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应用于教学实践中,也将自己学习中文的感悟分享给学生,得到了学生的认可。
吴妮的故事为不少马达加斯加的青年所熟悉,他们渐渐形成一个共识——努力学好中文、深入了解中国,会带来更多机会。
阿兰:
科摩罗的“中国通”
在科摩罗,科摩罗大学孔子学院外方院长阿兰博士是个“大名人”。他不仅在首都莫罗尼开办了自己的诊所,而且是“中国通”。在访问团去诊所拜访他时,科兰正为一位老人看病。经过诊断,阿兰发现老人的消化功能不好,他按照中国的中医疗法,为这位老人开了药方。
时间回到1986年夏天,20岁的阿兰到广州学习医学,那时他还不会说中文。为了学好专业,阿兰克服了种种困难,将中文这门语言攻了下来,开启了他在中国近19年的学习、工作历程。在中国取得医学博士学位后,阿兰在中山大学附属医院普外科开始工作。2004年,阿兰返回科摩罗。他先在国立埃尔马鲁夫医院工作,并将在中国学到的医学知识带到该医院。后来,他在自己的家乡建了一所医院,渐渐地,阿兰因为精湛的医术被越来越多的民众熟悉。之后,在科摩罗大学筹建医学院时,他参与其中并进入该医学院工作。
阿兰的从医之路如此顺利,离不开他对中文的熟练掌握。在中山大学,他常参加各类文艺活动,表现出色,成了学校的“名人”。“学习中文必须沉浸于中国文化,因为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这是阿兰一直以来秉持的理念。他也认为,科摩罗学生要学好中文,必须多了解中国文化。
除了医生,阿兰的另一重身份是科摩罗大学孔子学院外方院长。说起和孔院的缘分,得回到2014年。当时,大连大学与科摩罗大学合作建立了孔子课堂,科摩罗大学任命他为科方负责人。“我在中国学习工作19年,没人能和我竞争。”他自豪地说。2018年,科摩罗大学孔子学院成立,阿兰担任外方院长。
自从任孔院外方院长以来,阿兰与中方历任院长一道,为孔院的发展努力,还牵头在科摩罗大学建立了中文系。该系成立以来,累计有60多名学生获得奖学金赴中国留学。孔子学院中文学员人数也在不断增长,学员群体涵盖了大学生、中小学生、社会人员等。在孔子学院举办的各类文化活动中,阿兰既是协调者,也是积极参与者,比如中文系毕业典礼举办时,他既做主持,又做翻译;在文化活动中,他也积极上台表演,将中国和科摩罗文化元素融合起来。
值得一提的是,阿兰还在电视台开办《跟我学汉语》节目,让不少民众对中文和中国有了了解,架设起一座交流之桥。
阿兰表示,取得这些成果来之不易。比如,刚开始也有反对将中文带进科摩罗的声音。阿兰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去和相关负责人沟通,告诉大家,中国倡导和平发展、互利共赢,中国人善良勤奋、诚实守信;他在为病人看诊时,将中医理念融入其中……阿兰的努力改变了很多人对中国的看法。
“未来,我希望能和中方院长一道,推动孔子学院继续发展,推动中文进入科摩罗国民教育体系,希望中科友谊世代传承下去。”阿兰说。
吴德凯:
“我爱塞舌尔,也爱中国”
吴德凯是塞舌尔大学孔子学院刚成立时的中文学习者,现就职于塞舌尔一家贸易公司,他在当地很是有名。
刚开始学中文不久,吴德凯就立志要到中国留学。经过不懈努力,他申请到了中国政府奖学金,实现了到中国留学的梦想,并以优异成绩获得了大连理工大学的本科学位。
“中文学习让我着迷,每写下一个汉字、每次与中国人对话、每唱一首中文歌曲、每看一部中国电影,我都感受到了中文的魅力。”吴德凯说。
在塞舌尔大学孔子学院学习期间,吴德凯通过孔院举办的文化活动,走近了中国,也对中国充满憧憬。在中国留学期间,他通过与中国师生交流,切身感受到中国发展与科技进步,也与周围师友结下深厚友谊。
毕业后,吴德凯回到塞舌尔入职一家贸易公司,该公司与中国有较多贸易往来,会中文正是他的优势。
虽然吴德凯的生活已翻开新的一页,但他和中国的缘分仍在继续:作为孔院校友会主席,他不仅积极支持塞舌尔大学孔院举办各种中文活动,还向塞舌尔当地人介绍中国发展和中国文化。“中国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每次走近这个国度都有奇妙体验。我爱塞舌尔,也爱中国,我坚信中塞友谊地久天长。”这是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作者分别为大连大学环印度洋岛国研究中心主任、外国语学院院长,科摩罗大学孔子学院院长,塞舌尔大学孔子学院前任院长)
王晓军 张茂庆 王东霞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编辑:于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