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01 22:33:25 来源: sp20241101
图①:1956年7月13日,第一辆解放牌汽车下线。 新华社发 图②:位于湖北省武汉经开区智能网联和电动汽车产业园的一家车企智能工厂一角。 新华社记者 肖艺九摄 图③:自动驾驶出租车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进行联调联试。 王 正摄(影像中国) 图④:瑞典斯德哥尔摩,电动车展上的红旗电动汽车。 魏学超摄(新华社发) 图⑤:山东港口烟台港,排列整齐的商品车等待装载出口。 胡攀学摄(影像中国) 数据来源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我国汽车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必须加强关键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的自主研发,实现技术自立自强,做强做大民族品牌。”
从蹒跚起步,到去年产销均首超3000万辆;从依赖进口,到海外市场份额不断扩大;从基础薄弱,到拥有完备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新能源汽车亮点纷呈……历经70余年发展,中国汽车制造业逐步壮大,成为工业经济稳增长的“压舱石”。放眼未来,随着我国汽车制造业发展水平和国际竞争力不断提升,汽车强国建设步伐将越迈越坚实。
——编 者
全年汽车产销量分别达到3016.1万辆和3009.4万辆,首次均迈上3000万辆台阶,连续15年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生产国与消费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均突破900万辆,连续9年位居世界第一;汽车出口接近500万辆,较上年大幅增长……1月11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对外发布2023年全年汽车产销数据。中国汽车工业以这份亮眼的成绩单,彰显了汽车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强大动能与发展韧性。
“2023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分别突破3000万辆,这是一个新的历史纪录,离不开汽车行业上下游的共同努力。”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付炳锋说,我国汽车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超3000万辆的成绩具有里程碑意义,充分印证了中国巨大的市场优势与消费潜力,也标志着汽车强国建设迈上新起点。
中国汽车工业的亮眼数据正不断引发外媒关注。路透社发文评论,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将继续引领全球汽车行业复苏。
战略抉择指引
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不断突破,市场规模持续扩大
1953年7月15日,印刻着“第一汽车制造厂奠基纪念”的汉白玉基石在吉林长春落地,中国汽车工业从零开始起步;1956年7月13日,第一辆解放牌汽车在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下线;1958年8月,中国第一辆国产高级轿车研制成功,并被命名为“红旗”轿车;1984年10月,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合营合同在北京签字,拉开中国汽车业合资合作时代的序幕;2001年后,伴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中国汽车业合资合作日益深化,与此同时,中国品牌车企不断学习积累、快速成长,中国汽车市场也跟随着中国经济腾飞的脚步加速扩容。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汽车工业抓住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转型机遇,强化顶层设计,着力推动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市场创新。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指出,“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在这一战略指引下,我国汽车工业交出了一份优异答卷。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达到958.7万辆和949.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5.8%和37.9%,占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六成以上。
近年来,中国坚定不移发展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不断取得突破,市场规模持续扩大。从生产第一辆新能源汽车到第1000万辆,用了27年;从第1000万辆到突破2000万辆,仅用了17个月,充分展现了“中国速度”。
根据公安部1月11日发布的最新数据,截至2023年底,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达2041万辆。在产业化、市场化的基础上,新能源汽车业正大步迈向规模化、全球化的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引领全球汽车业进入电动化、智能化新赛道。
“走出去”加速
在海外的品牌形象和溢价能力不断提升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汽车出口总量达491万辆,同比增长57.9%。数据大幅增长,一方面源于中国车企对国际化发展的重视,另一方面源于在发展新能源汽车方面抢占了先机。
新能源汽车这一“中国制造”新名片,与光伏产品、锂电池并称为出口“新三样”,带动了中国汽车稳步“走出去”。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张进华说,中国新能源汽车技术和产品成为支撑全球汽车转型的重要力量,中国新能源汽车生态链的形成,在不断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方面将发挥更大作用。
值得关注的是,除了量的大幅增加,中国汽车在海外的品牌形象和溢价能力也在不断提升,一批外观新颖时尚的智能电动汽车产品受到越来越多海外消费者青睐。
2023年,奇瑞汽车累计销售188万辆,同比增长52.6%。奇瑞控股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尹同跃说,未来中国汽车很有希望和中国光伏、家电产业一样,成为下一个全球领先产业。
当前,一大批中国车企已经开始在海外投建生产基地,谋划更长远的全球化布局。作为长安汽车海外市场的负责人之一,孙泽军2023年的最后一次出差在12月30日才结束。2023年,长安汽车的海外销量达到23.6万辆。
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战略规划与科技发展部战略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刘洛川预测,未来中国汽车“出海”的本土化程度将持续加深,海外生产基地辐射范围将持续扩大。预计到2030年,中国汽车海外销量中,贸易出口和海外工厂销量将各占一半。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占比将不断提升。
优势逐步显现
成为全球电动化、智能化技术风向标
这几年,中国汽车市场走出一条持续向好的复苏曲线,2023年产销量均突破3000万辆,市场规模优势和品质优势逐步显现,行业进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据统计,2023年有近150款新车在中国市场发售,新能源乘用车L2级自动驾驶搭载率达62.2%,新能源汽车续驶里程大幅提升。继纯电动汽车之后,插电式、增程式等车型也迎来爆发期,极大地丰富了市场供给。
在智能新能源汽车加快发展的同时,中国传统燃油车技术也获得长足进步。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理事长董扬表示,现在,传统燃油车依靠混合动力形式实现了更好的节能减排效果,相关的核心零部件技术水平也有显著提升。2023年,传统燃油乘用车国内销量为1404.3万辆,虽然比上年减少了109.4万辆,但结构已大幅优化。
中国车企的电动化、智能化步伐正在不断加快。在2023上海车展上,中国车企展台吸引了众多跨国车企高管观摩。大众汽车集团管理董事会主席奥博穆说:“中国正在释放巨大的创新潜力,我们在这里看到了积极而又激烈的竞争。”在2023慕尼黑车展上,中国成为除东道主德国之外参展商数量最多的国家。
在智能网联汽车管理方面,我国持续为国际同行贡献“中国智慧”。例如,针对智能网联汽车准入,我国探索智能网联汽车的管理方式,以此带动自动驾驶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等配套完善,在政策上更具开放性、包容性、创新性。
截至目前,我国已累计开放测试道路超2.2万公里,累计测试里程超7000万公里,为智能网联技术创新提供了良好的试验测试环境。随着L3及以上等级自动驾驶车辆上路测试的放开,自动驾驶技术发展和应用将进一步提速,同时也将驱动激光雷达、新一代电子电气架构、大算力计算芯片等先进技术加速迭代升级。
正是依靠在电动化、智能化领域的快速转型,中国汽车工业竞争力不断增强,改变了过去靠合资引进技术的局面,并且实现了自主技术输出。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资深首席专家吴松泉说,中国市场已经成为全球电动化、智能化技术的风向标。跨国车企通过在中国设立子公司、收购、合资、合作等手段补齐短板,并利用中国供应链的优势,与中国本土优秀企业合作,以提升竞争力。
布局全球供应链
更大规模的开放市场加速形成
站在新起点,中国正加速向汽车强国迈进。综合分析千人保有量和消费升级换购等需求,我国汽车市场还有很大增长潜力。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预测,2024年,我国汽车销量将超过3100万辆。其中,乘用车销量约2680万辆,商用车销量约420万辆,新能源汽车销量约1150万辆,出口约550万辆。
我国新能源汽车实现从量到质的突破,离不开新型举国体制的制度优势。一直以来,为巩固和扩大新能源汽车发展优势、促进汽车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不断推出。财政部、税务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已经明确,延续和优化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减免政策;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意见,进一步推动新能源汽车下乡;商务部则将2024年确定为“消费促进年”,采取一系列措施促进汽车消费。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着力扩大国内需求”“稳定和扩大传统消费,提振新能源汽车、电子产品等大宗消费”。
“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已迈入新阶段,更大规模的开放市场正在加速形成。”付炳锋说,中国汽车工业具备从需求侧到供给侧的全产业链基础,在新能源“三电”、智能驾驶等领域优势突出。
“中国汽车供应链,不仅通过贸易为全球汽车业作贡献,更重要的是,开始通过投资参与全球供应链布局。”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永伟介绍,以动力电池为例,截至目前,中国企业在海外规划产能累计超过500GWh(吉瓦时)。
依托强大的内需市场及完整产业链、供应链支撑,中国汽车工业跑出“加速度”,在全球形成了竞争新优势,同时也孕育了如蔚来、理想、问界、小鹏等智能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新品牌,在全球汽车市场初显锋芒。中国新能源汽车正逐步把先发优势转化为技术优势、产业优势、合作优势。
在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苗圩看来,在电动化、智能化新赛道上,我国原来制定的2035年新能源汽车占比超过50%的目标,很可能在2025年,最晚到2026年就能提前实现。
《 人民日报 》( 2024年01月12日 10 版)
(责编:胡永秋、杨光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