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年味儿更“燃”——春节体育年俗热新观察

发布时间:2024-11-10 03:19:23 来源: sp20241110

  新华社太原2月26日电(记者刘扬涛、马晓媛)挠羊赛、跑马排、健身龙、演社火……眼下各地体育年俗活动异彩纷呈,让喜庆的春节氛围多了一些“燃”的味道。人们在体验古老民俗的同时,欣赏一个个力与美迸发的瞬间,感受文化之美、体育之美。体育年俗火爆的背后,是中国人对传统习俗的重视和传承,也体现了百姓对健康、多彩生活的崇尚与追求。

  体育年俗“点燃”龙年春节

  “抱腿!使劲儿!倒了倒了!”农历正月初十下午,山西省忻州市忻州古城广场上人山人海,一场激烈的挠羊赛正在上演。赛场上,两名选手斗技角力,争得面红耳赤。赛场下,观众扯着嗓子加油、叫好,喊得也是满脸通红。

  挠羊赛是流行于忻州地区的一种民间摔跤活动,已传承近千年,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挠”在当地意为“扛”,“挠羊”就是“扛羊”,意为比赛获胜者可将一只羊扛走。

  “别人有‘村超’,挠羊赛就是我们的‘村跤’。”项目传承人朱富山告诉记者,在忻州市的忻府区、定襄县和原平市等地,几乎人人都爱看摔跤,很多人都参与摔跤。村里逢年过节、办庙会,都要组织挠羊赛,男女老幼齐上场,有时能从晚上一直比到天亮。

  夜幕降临,距离忻州古城70多公里远的太原古县城里,一场盛大的社火表演正在进行。走在最前面的表演者叫贾天仓,只见一条一米长的软绳,两头各拴着一个燃着木炭的铁丝笼,在他的手指间、腕部、嘴上被耍得上下左右飞舞,笼中木炭借风变红,犹如一条条火龙绕人翻滚,引来观众的阵阵惊叹。

  贾天仓介绍说,他表演的项目叫“风火流星”,主要流行于太原市晋源区,是一种集传统杂技与武术于一身的民间技艺。“风火流星与武术关系密切,把绳两端的铁丝笼换成金属锤头,就是流星锤。练习时从头到脚都有动作,可以强身健体,而且它趣味性很强,吸引了很多年轻人。”他说。

  挠羊赛和风火流星只是春节期间民俗体育活动的冰山一角。在全国各地,舞龙舞狮、社火表演、踩高跷、扭秧歌等各色项目纷纷迎来高潮,民俗体育热潮涌现。

  传统民俗蕴含无限“动能”

  春节期间,89岁的挠羊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崔富海跟家里小辈们学习用手机上网,因为网上有他心心念念的摔跤赛直播。

  崔富海是第一届全运会摔跤冠军,他的家族中五代人都从事摔跤事业。“我父亲就是挠羊汉,我从小喜欢摔跤。那时候条件差,随便找个草垛都能摔,有时为了去别的村参加一场比赛,我得徒步走二三十里地。”他说,“现在孩子们条件好太多了,有了专业的场地、设备。我的重孙子现在是摔跤教练,经常出国参加比赛,坐飞机方便得很。”

  时代在发展,但在崔富海的眼里,拥有悠久历史的挠羊赛,其精神内涵却始终未变。

  “挠羊赛的一个特点是不分大小、不设级别,任何人都能上场切磋,赛场上经常出现以小博大、以弱胜强的情况,这也是观众最喜闻乐见的。”崔富海说,“拼搏、不服输、敢于挑战,这种体育精神是摔跤赋予我们的财富。”

  在山东省青岛市,名为“健身龙”的民俗体育项目也迎来了传承发展的好时期。健身龙又叫“彩带龙”,由传统舞龙演化而来,龙头用一根短绳系着,龙身由10米长的丝织物制作而成,牵动龙头时,龙身随之飘舞,煞是好看。

  “今年是龙年,健身龙项目特别受关注和青睐。”青岛市民俗体育协会会长崔振华说,近年来健身龙项目发展很快,长期参与人数从过去的十几人发展到现在的三五百人,其中还有不少学生。

  崔振华表示,民俗体育类项目历史传承久、群众基础广、参与门槛低,容易激发起大众参与的兴趣和热情,近年来通过运动会、展演等活动的举办,参与人数越来越多,在促进大众强身健体的同时,这些民俗及其承载的传统文化也在不知不觉间传承了下来,得以继续发扬光大。

  在传承中求变、求新

  春节期间,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举行“龙马奔腾·三都飞跃”新春游园会,赛马、马术表演、马队巡演等马文化元素系列活动纷纷上演。赛场上精彩的角逐吸人眼球,赛场下的骑马体验也让游客兴趣浓厚,纷纷在赛道上感受马背上的乐趣。

  赛马是水族的传统体育项目,也是庆祝佳节必不可少的活动之一,水族赛马的独特之处是不需要马鞍,保持原生态的骑法。近年来,随着这项民俗越来越受关注,其在保持自身传统的同时,也在不断发展,融入更多娱乐性、体验性元素,以此吸引更多外来游客。

  据统计,2月15日活动当天,三都自治县接待游客接近2.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超过2000万元。从民俗到名片,赛马为当地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对于百姓也有了新的意义。

  像水族赛马一样,随着时代变迁,如今越来越多的年俗体育项目正在积极探索形式、内容上的改变与创新。在传承中不断发展,是对它们最好的保护。

(责编:王仁宏、李楠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