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西藏民族高校教学科研共发展

发布时间:2024-11-18 15:25:05 来源: sp20241118

   中新网 陕西咸阳11月10日电 (赵朗 张翠娟)西藏民族大学位于陕西咸阳,其前身西藏公学是西藏和平解放后党中央为西藏创办的第一所高校。西藏民族大学现有来自34个民族的在校学生13000余人,70%的学生来自西藏,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学生约占50%

  1958年建校以来,60余年间,西藏民族大学已培养了11万余名干部和各类专业技术人才,近50位校友走上了省部级以上领导岗位,赢得了“西藏人才摇篮”的美誉。

图为顾祖成讲述明清实录藏族史料整理研究经历。赵朗 摄

  88岁的顾祖成是西藏民族大学最早一批专业教师,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历史专业,1960年入职,1998年退休,1999年返聘后,担任《西藏民族大学学报》主编和民族研究院硕士生导师,一直从事西藏民族教育和科研事业。期间,他主讲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发展史纲、西藏地方史,并开设门珞简史、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关系等多门专题课程,在新课开设、教材编著、学科建设和教书育人等方面,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

  顾祖成回忆,入职到西藏公学后,逐渐了解了西藏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的关系,但没有完整、系统地向学生讲授过。教学不是老师的个人行为,一所学校,一个专业的教学质量,是一个长期的建设工程,需要几代人的共同努力。所以他一直思考,如何将历史系藏族史教学成为一个强项。他认为,高等学校想要提高教学质量、办学质量,就必须把教学、科研结合起来,以教学带动科研,以科研深化学习。

  在学校支持下,顾祖成集中做明清实录藏族史料的整理研究。从1979年下半年到1982年初,他和团队成员一直进行辑录整理,完成时有三百多万字。《清实录·藏族历史资料汇编》共六册,这一集体成果,成为西藏民族大学教学科研发展的重要成果。当时进行了内部印刷,虽未正式出版,但有很多高校提出交流,引进这部书。这是改革开放后,西藏民族大学科研对外交流的第一个成果。

  明清实录藏族历史资料的整理汇编继续做下去是在西藏自治区社科院。顾祖成全程投入,与西藏自治区社科院研究人员协作,他担任第一编者兼责任编辑。1982年至1985年期间,出版了《明实录藏族史料》《清实录藏族史料》两部十三集。1989年,该成果获得国家民委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

图为西藏民族大学馆藏的明清实录藏族史料研究成果。赵朗 摄

  《明清实录藏族史料》出版后,顾祖成又编写了《明清治藏史要》。他说,把西藏自古就是中国的一部分,在古代明王朝、清王朝时期已在中央政府的有效统辖之下这一历史事实予以昭示,这是职责使命。

  朝乾夕惕、久久为功。在原有研究基础上,今年,由西藏民族大学团队完成的《明清实录藏族史料类编丛书》这一成果获得了第五届中国藏学研究珠峰奖基础资料成果类一等奖。

  顾祖成和团队的教学经验和科研成果为西藏民族大学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尤其在有关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文献系统整理研究方面。

图为西藏民族大学党委书记、副校长刘凯接受采访。赵朗 摄

  西藏民族大学党委书记、副校长刘凯介绍,学校全面落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我国民族工作的主线,是西藏工作的战略性任务”的要求,把爱国主义教育、民族团结教育、反分裂斗争教育、新旧西藏对比教育和马克思主义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教育相结合,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贯穿教育全过程。

  他说,建校初期,学校是一所政治学校,为西藏培养干部人才。学校的创建,是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基于民族团结、边疆稳固、国家振兴的政治远见作出的重要决策,是中央治藏方略的重要布局。

  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重点领域,该校围绕高原科学与技术、优秀民族文化两大学科群,加强重点学科建设。目前已逐步构建了特色鲜明、适应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现有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9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61个本科专业,涵盖11个学科门类。

  刘凯表示,立足西藏特色优势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优化学科布局,学校开设了民族学涉藏外宣、宗教中国化、汉语言文学等本硕连读专业和高原医学、高原体育、环境保护、文博与考古等涉藏专业方向,为西藏培养急需人才。(完)

【编辑:唐炜妮】